今天是: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页 >>正文

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

来源:市委党校 时间:2025-06-30


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

宋丹红
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指出: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,把社会期盼、群众智慧、专家意见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改革设计中来。”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,历史反复证明,唯有紧紧依靠人民、深深扎根人民,党和国家事业才能行稳致远。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、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伟大征程上,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我们更要坚持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思想,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。

夯实理论根基,以思想清醒强化政治定力。思想引领行动,正确的思想认知是走好群众路线的根本前提。只有以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”的思想为指引,才能在行动中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在全党先后开展数次党内集中教育,将群众路线贯穿始终。今年学习的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”,每一条都指向人民群众关切。规定实施以来,从抓公款吃喝、公费旅游等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切入,使党风政风焕然一新,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,把“坚持人民至上”的价值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深刻认识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,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。

创新工作方法,以数字赋能提升工作效能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“数字中国”建设战略机遇,及时转变观念、主动拥抱科技变革,用数字化理念重构为民服务新范式,切实提升为民服务质效。一方面,构建智慧政务服务体系,努力打破部门数据壁垒,整合公安、民政、社保等多领域政务数据,打造线上服务平台,群众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办理相关业务,真正做到“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。另一方面,创新数字治理新模式。搭建数字化意见征询平台,借助大数据智能分析群众意见反馈信息,对问题自动分类后交由相关负责人解答并线上公示,及时跟踪办理进度,确保群众声音有回应、问题有解决。通过搭建这样的平台,促进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,有效利用群众智慧,提升群众参与的意愿和责任感,形成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,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。

提升能力素养,以过硬本领破解群众难题。提升调研能力是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,只有深入基层一线、扎扎实实做好调研,才能切实了解掌握群众所急所需、所愁所盼的问题。要做好调查研究就要走出“衙门”,到人民群众中间去,到实践中去,掌握“解剖麻雀”的调研本领,建立“四不两直”调研机制,从人民和实践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除了要拥有“蹲下去”的调研能力外,党员干部还要具备“站起来”的沟通能力。提升沟通能力要求干部学会用群众语言讲明政策讲清道理,多讲土话实话,杜绝空话套话。特别要培养“耳聪目明”的倾听能力,耐心听群众的心声,挖掘群众话语背后的需求,让每项政策都沾着“泥土香”、带着“烟火气”。

 完善制度保障,以长效机制筑牢工作根基。健全的制度是保证群众路线常态化的前提。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,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、结对帮扶等工作制度机制,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真正走进群众身边。不断完善监督考核制度,建立健全“三位一体”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。一方面科学设置群众满意度指标占比,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常态化民意调查;另一方面建立“红黑榜”动态管理机制,将真正融入群众、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纳入正向激励红榜;将作风浮躁、工作中推诿扯皮的干部列入反向问责黑榜。建立政策反馈机制,依托数字政府建设,开通问卷调查、留言板、意见征集专栏等网络互动窗口,建立全过程反馈机制。根据群众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,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及时对政策进行动态调整,确保政策制定更符合群众实际需求。

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,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。”新时代背景下,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广大党员干部要永怀赤子之心,既当改革创新的先锋,又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,在解民忧、纾民困、暖民心的实践中,谱写新时代党群鱼水关系的动人篇章,让党的根基永固、事业长青。